1、學術委員會
張憲文(主席)、茅家琦、金普森、李文海、姜義華、章開沅、謝俊美
2、基地負責人及主要行政人員
張憲文(榮譽主任)、朱慶葆(主任)、姜良芹(執行主任)、李玉(副主任、《民國研究》執行主編)、呂晶(副主任)、陳中夏(秘書)
3、科研人員
姓名 |
專業技術職務 |
主要研究方向 |
代表作品 |
備注 |
張憲文 |
資深教授 |
中華民國政治史 |
《中華民國史》(主編);《南京大屠殺史料集》(主編);《中華民國專題史》《中國抗日戰爭史》(主編) |
|
蔡少卿 |
教授 |
中華民國社會與經濟史 |
《中國近代會黨史研究》;《中國秘密社會》;《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》 |
榮退 |
朱慶葆 |
教授 |
中華民國社會與經濟史 |
《鴉片與近代中國》、《中國禁毒歷程》、《傳統城市的近代命運》;《鄒容、陳天華評傳》 |
|
崔之清 |
教授 |
太平天國史、臺灣史、中國國民黨史研究 |
《國民黨政治與社會結構之演變》(主編);《太平天國戰爭全史》(主編);《洪秀全評傳》 |
榮退 |
陳謙平 |
教授 |
中華民國政治史 |
《抗戰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(1935-1947)》;《翁文灝與抗戰檔案史料匯編》(主編) |
|
張生 |
教授 |
區域史、中華民國社會與經濟史 |
《釣魚島問題文獻集》(主編);《日偽關系研究》(合著) |
|
申曉云 |
教授 |
中國國民黨史研究 |
《桂系元戎李宗仁》;《民國政體與外交》;《民國史實重建與史論新探》 |
榮退 |
馬俊亞 |
教授 |
區域史、中華民國社會與經濟史 |
《被犧牲的“局部”:淮北地區社會生態變遷研究》;《區域社會發展與社會沖突比較研究》;《混合與發展:江南地區傳統社會經濟的現代演變(1900—1950)》 |
|
朱寶琴 |
教授 |
民國文獻與書目研究 |
《淪陷時期南京社會的基層控制》;《民國掌故》(合著) |
榮退 |
陳蘊茜 |
教授 |
中華民國社會與文化史 |
《崇拜與記憶——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》;《觀念的生產與知識重構》(合著) |
|
李玉 |
教授 |
晚清經濟史、中華民國經濟史 |
《晚清公司制度建設研究》;《晚清政治經濟史論》;《北洋政府時期企業制度結構史論》 |
|
曹大臣 |
教授 |
民國時期中日關系研究、中國共產黨史研究 |
《近代日本在華領事制度—以華中地區為中心》;《戰時黨員生活》 |
|
姜良芹 |
教授 |
中華民國社會與經濟史 |
《南京國民政府內債問題研究》 |
|
李恭忠 |
教授 |
概念史、中華民國社會與文化史 |
《中山陵:一個現代政治符號的誕生》 |
|
梁晨 |
副教授 |
計量史學、中華民國教育史 |
《無聲的革命》(合著) |
|
孫揚 |
副教授 |
中華民國政治史、香港史 |
《無果而終:戰后中英香港問題交涉》 |
|